一碗烩面 千里驰援 熔铸中原大爱——河南大哥赵占胜榕江送暖引发社会强烈共鸣
发布时间:2025-07-01 15:41:01 人气:3
近日,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河南烩面,跨越1500公里的山水阻隔,从黄河之滨抵达遭受洪灾侵袭的贵州榕江,不仅温暖了当地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胃,更以其浓郁的乡情和深沉的大爱,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共鸣与广泛赞誉。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对此高度关注,并对赵占胜大哥的义举致以崇高敬意。
此次千里送暖的主人公,是来自河南洛阳的普通餐饮老板赵占胜。6月28日下午,当得知贵州榕江县遭遇30年一遇特大洪灾的消息后,赵占胜大哥心系灾情,闻讯而动。他立即联系三名同样富有救援经验的同伴,连夜集结,将精心准备的6000份烩面食材、炊具、急救包及矿泉水等物资,连夜装车启程。出发前,赵占胜大哥向媒体郑重承诺:“哪个村庄或乡镇需要,我直接过去!”这份朴实而坚定的担当,展现了中原儿女的责任与情怀。
历经16小时的昼夜兼程,货车穿越秦岭、翻越武陵山,于29日清晨抵达榕江。不顾旅途劳顿,赵占胜团队迅速在临时安置点的空地上架起一口直径一米的大铁锅。刹那间,羊肉汤的醇厚香气裹挟着辣椒与香菜的辛香弥漫开来,热气腾腾的手工拉制烩面在沸水中翻滚,如同家乡的温情直抵人心。赵占胜大哥特别叮嘱:“面要煮得软烂些,老人和孩子嚼得动。”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,让接过热面的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。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哽咽道:“停水停电三天了,这碗热面是孩子这几天吃得最饱的一顿。”在古州镇三盘村,面对被洪水冲毁农田的景象,一位70岁的王大爷抹着眼泪说:“洪水冲走了粮食,却冲来了一群亲人。”
赵占胜大哥的善举并非偶然。作为一名民间救援队成员,他曾在2021年河南暴雨灾情中连续72小时转移被困群众,也曾在2023年甘肃地震时带领团队运送御寒物资。他深情地表示:“2021年我家店被洪水淹过,是全国各地的人帮我们重建。现在榕江有难,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他婉拒了当地政府提供的住宿,坚持睡在货车里,只为将宝贵的床位留给更需要的人。这种“受人滴水之恩,当以涌泉相报”的感恩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,正是河南人民“朴实、厚道、敢担当”的生动写照。
此次爱心接力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共鸣。网友“榕江小陈”拍摄的煮面视频获百万点赞,评论区涌现大量捐赠意愿,贵州本地餐饮企业也积极响应,设立免费供餐点。这场跨越千里的爱心传递,不仅折射出中国民间救援力量的成长,更深刻诠释了“灾难面前,没有豫黔之分,只有血脉相连的中国人”的深厚情谊。
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对此深感振奋与自豪。 河南烩面作为豫菜的经典代表,其魅力远不止于味蕾的享受。此次赵占胜大哥的行动,让烩面超越了美食本身,成为传递温暖、凝聚人心的文化符号,是中原大爱和守望相助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。它再次昭示我们,饮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纽带,是地域品格的彰显,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鲜活呈现。
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将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宣传、弘扬豫菜文化精神:
一是深挖豫菜文化精髓,弘扬中原精神。 积极挖掘豫菜中蕴含的“民本情怀”“仁爱互助”等核心价值,通过文化活动、宣传推广等多种形式,让更多人了解豫菜所承载的深厚人文精神,将豫菜文化打造成传递中华文明温度的独特媒介。
二是强化豫菜行业担当,践行社会公益。 倡导豫菜行业和从业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,以美食为载体,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之时挺身而出,传递正能量,展现豫菜品牌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。
三是赋能豫菜品牌传播,提升文化影响。 紧密结合河南文旅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,深入讲述豫菜故事,展示河南人民的善良与担当,让河南烩面乃至整个豫菜文化,成为连接五湖四海、增进民族团结、促进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。
这碗热气腾腾的河南烩面,以最朴实的方式,在灾难面前书写了守望相助的大爱篇章,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、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。我们坚信,在像赵占胜大哥这样充满大爱的河南人的共同努力下,豫菜不仅能走出河南,走向世界,更能以其独特的“温情”配方,在促进社会和谐、传递人间真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。